成都市自来水六厂C厂正式通水
发布时间:2010-5-28 9:31:00阅读次数:10222人次
2010年5月22日,成都市自来水六厂C厂项目正式竣工并通水。上午10:40左右,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厂长杨凯在配水井向调度室发出通水指令,C厂进水闸门缓缓开启,来自徐堰河的原水进入C厂预沉池,标志着试运行一个月的水六厂C厂正式通水。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伟、副总经理程进,以及20名市民代表、11家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。
随后,公司总经理李伟及水六厂的工艺人员,沿预沉、加药、絮凝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、澄清等水处理工序,向各位代表详细介绍了原水从进厂到出厂的全过程、自控系统运行以及C厂建厂情况等内容。
2008年5.12地震后,成都市的供水压力和抗风险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,提高成都市的供水能力成为灾后重建的一件大事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经过多次专题研究,决定启动自来水六厂C厂及输水管线的建设工作。
按照市政府要求,公司精心策划、精心组织,积极开展水六厂C厂项目的建设工作。2009年4月,该项目全面开工。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,参与该项目的相关人员不分昼夜、一丝不苟,又好又快地完成了该项目建设工作,比其它同等规模水厂项目建设周期缩短近一年时间。
水六厂C厂项目总投资近9个亿,共建立日处理能力40万m3的制水厂一座;管道直径DN2200、总长25.41公里的输水管线一条;日处理能力140万m3的全自动应急处理系统一套。
水六厂C厂项目选用了目前国际上一流的自来水处理设备,在制水工艺和技术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,是一个节能、环保、自动化程度高、工艺水平先进的现代化水厂:它利用水厂与中心城区地势高差,将生产的自来水依靠重力自流送到中心城区千家万户,与同等规模的非重力流水厂相比,每天可节电13万度;它设置有污水处理系统,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,是西南地区首家建设生产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厂;它通过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,实现了取水、投药、沉砂、混凝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、输水等全过程自动化;它增加了粉末活性碳、高锰酸钾等预处理工艺,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处理原水中有机物污染和化学污染物,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。
近年来,成都市城市用水量快速增长,城市供水到了难以喘息的危机时刻。2008年成都市最高供水量达到了134万吨/d,2009年中心城区用水量突破150万吨/d,2010年4月最高供水量逼近160万吨/d。水六厂C厂正式投入运行后,成都市供水能力由原来的日供水量138万吨增加到178万吨,将极大地缓解成都市区居民和工业用水紧张的情况,有效保障成都市的供水安全。